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为提升语文学科教学教研质量,深化整体阅读课堂教学,探究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柴桑区第一中学语文组教师于2022年3月15日上午,赴九江市第七中学学习,聆听吴若飞、朱秀莲两位学者的讲座,讲座以《红楼梦》为例,探讨如何完成整本书阅读的问题。

九江学院吴若飞教授主讲“红楼梦中人”,她以慕课的形式,展示了整体阅读的多种形式。吴教授把《红楼梦》按照内容分为十讲,例如,《红楼梦》细说“护官符”,主要人物的分析;《红楼梦》中的女性观;《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等。另一方面,她也向我们展示精读的方法;她以“意境红楼”为依托,向我们细细品析了《红楼梦》中颇具经典的片段,例如,宝黛二人共读西厢,紫菱之悲,潇湘春困等经典场景,告诉我们如何诗意的阅读,阅读古典诗文,最重要的是含不尽之情,尽在言外。最后,她以个人经历分享心得:真正的阅读,永远是唤醒;理想的阅读,就是不断重访。她还强调,要丰富人生体察,提升阅读积淀,以虔诚之心,做终身阅读的老实人。

朱秀莲老师主讲“游园惊梦”。朱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著名的花滑选手羽生结弦的亲吻冰面,并泪流满面;另一幅是希腊神话中的青春之神那耳客索斯正沉浸在自己的倒影之中。朱老师以娓娓动听的话语,述说着两幅画面的少年正在自我觉醒,体会到美在身边,美在旁边的境界。青春的觉醒,正是美的觉醒。朱老师对比了希腊的觉醒与东方觉醒,着重介绍了《游园惊梦》中16岁杜丽娘的觉醒。她提醒,不要把学生的觉醒给读没了。在谈及《红楼梦》中宝黛二人的伤逝、伤春之愁时,引申出生命该如何依靠,情感该如何超越的问题。朱老师从《红楼梦》中悟出有别于儒释道之外的另一种情愫,用青春儿女真情来补天,以至情至性之心,修行在真情世界。朱老师谈及阅读时,注重对生命感受的体验,注重对情感的唤醒,是一种沉浸性阅读的体验之法。

最后,九江市教科所张青云组长进行总结。他对两位专家老师作了很高的评价。他表示读不尽的红楼,需要我们用一生去认真品读。对于此次学习,我们参会老师拓展了思路,收获阅读教学之法,在对今后的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教学中,有很大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