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柴桑区一中一直坚持心理品质发展和心理问题预防为主、心理问题矫治为辅的基本原则,致力于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一、通过课堂渗透心理健康知识。严格按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对于高中生心理课程开设的要求,利用心理课堂向学生传授相关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帮助学生掌握自我调适的方法、逐步使学生做到悦纳自我。本学期面向高一20个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讲授《走进心理健康》《新环境适应》《心理健康筛查》《选科与生涯规划》等主题课程,获得良好反响。

二、利用心理咨询室,架设心灵沟通桥梁。利用心理咨询室,建立面对面咨询、电话咨询热线、微信咨询等多种沟通方式,因时因地选择最合适的咨询方式,对于学生面临的问题,积极主动与其交流并做好咨询记录,认真分析、及时跟踪、积极反馈,通过平等的交流,尽力帮助同学们改善心理状况。平均每学期接待个体心理咨询80余人次(一次完整咨询与记录约2小时)。
三、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完善心理健康档案。学期初组织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心理筛查,了解学生当下的心理状况,摸清学生中较为突出的心理问题。实现政教处、心理室、班主任、年级主任和医务室联动,对存在心理危机的同学做到一人一档、详细记录咨询、就医、家长约谈等情况、定期约谈、及时跟踪,做到对心理危机同学状态变化的精确把握。

接下来,心理咨询老师还将不断总结经验,反思不足,以“关爱学生心理健康,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为信念,继续努力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